找到相关内容18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‘止观相即’的两种方式

    即  止(samatha),音译为奢摩他,是止息妄想的意思,想要达到止心不乱的禅定;观(vipasyana),音译为毗钵舍,是观想诸法的意思,从而获得人生解脱的智慧。在小乘禅法里,两者分别代表不同的...全体相即’,三千世界可以同时涵摄在一念心里。  当然,谁去‘站在宇宙全体’上呢?只有位‘个人’。所以,第一种与第二种情况,最终也是相通不二的,只是在理论上各有侧重。‘同体相即’是要消融主客的对待;而‘...

    李四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433925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寄语

    有情,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;于一切诸行修无常苦空无我想;于涅槃修胜利想,于佛法僧修随念想。于一切法生忍智信解。于离言法性的真如生起无分别无相心住。于所受尸罗守护无犯;于奢摩他、毗钵舍精进修学;于一切...的依范,可以取为谋求生活的技能,可以取为处世的手段。学佛呢?只容许一条路,就是要学习佛陀,要使自己各方面都达到与佛陀平等的功德。可是,佛陀不是十天半月学得到的,必须在人身本位的基础上渐次学习才会有成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0240631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所分佛法修行五十二阶位

    念住之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之共相之位。  以上三位与四善根位(内凡位)合称七方便位,乃入见道之准备修行阶位。又五停心观位成就奢摩他(止),其他二位成就毗钵舍(观)。   (二)大乘【三贤】   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3641762.html
  • 如何了生脱死

    ”因为神通也罢,洗钵吃饭也罢,均为如来藏之变现,其体性实一。因此,修止,观想时,当具有此等见地,不为幻境神通所迷,如此才不至于堕入邪止邪观之中。  所谓慧观,又名毗钵舍,译言思维观察,正慧抉择。这种...河水的流动无有止境,其力量幻化起种种的往返生死和果报感受,以致使人的生命于无始无尽的生死长夜中沉浮。故《解深密经》有言:“阿陀识甚深细,一切种子如瀑流。”(阿陀识,阿赖耶识之异名,译为执持)。我们...

    邓俊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1342206.html
  • 解深密经之成立与版本略述

    ;抉择一切法相,引《一切法相品》;抉择诸法无自性相,引《无自性相品》;抉择“依法假安立分别解说瑜伽所摄奢摩他毗钵舍道”,引《分别瑜伽品》;抉择“依乘假立分别解说如实大乘”,引《地波罗蜜多品》;抉择“...;499~569 A.D.)、刘宋·求跋陀罗(Gun?abhadra;394~468 A.D.)、唐·玄奘(600~664 A.D.)再次译出,不过除玄奘法师所译为全本外,陈译和宋译都是其中的部份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544148.html
  • 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

    。   【26】毗钵:梵文毗钵舍(Vipa'syanā)的略称。义译为“观”。   【27】浮囊:浮水的气囊,类似于现在的救生圈,是过去僧人的常备之物。【28】四仪:指行住坐卧四威仪。 ...。若乃旱魃【14】焦叶,召伽【15】以滂沱;商羊【16】决堤,驱伽罗以杲杲【17】矣。其感不移晷,其验同在掌【18】。皇帝皇后,崇其增益;琼枝玉叶,伏其降魔【19】,斯乃大师慈力之所致也。纵使财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4248411.html
  • 印顺法师禅观思想研究

    团体团与伤害禅修学生的工具。其它如修定不生天、禅境与天界之对应关系、奢摩他与毗钵舍之异同、菩萨“不入一切”以成就大乘种种三昧等等主题,都是非常卓绝或切中时弊的观点。  在“宗教经验”的范畴中,引介其...佛驮跋陀罗译: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【大正藏】第九卷  l 刘宋·求跋陀罗译:《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》,【大正藏】第十二卷。  l 宋·居士沮渠京声译:《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》,【大正藏】第十四卷。  ...

    陈乃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2154938.html
  • 禅宗与禅定

    各应根机不同,以适为宜。"瑜伽"诸多观行,循其相应而任抉择。又若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,依中观法行而立"奢摩他"(止)、"毗钵舍"(观)之宗。方便虽多,归于一致。既不散乱,又不昏沉,定心澄止,则诸异名别...禅"一名词,即为梵语"禅"转音,通常谓之"禅定"。凡"禅观"、"止观"、"瑜伽"等学,皆摄于其中。由博地凡夫而至成佛,皆以禅定为阶。小乘之析有入空,断惑证真,非禅莫属。即大乘六度,亦必经禅定而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4355729.html
  • 静虑波罗蜜

    精进已,意当住等持。”《菩萨地》云:“谓诸菩萨于菩萨藏闻思为先,所有妙善世出世间心一境性,心正安住或奢摩他品,或毗钵舍品,或双运道俱通二品,当知即是菩萨静虑自性。”也就是说,意识不作任何分别,于不执著...释词  梵语曰禅,即思维修,亦即静虑,与禅定同。意义为心定一境而详细周密思虑,是为色界众生所具有的心之功德,不属于欲界之心,离欲界之烦恼乃可得之。或者,对所缘境心不散乱亦不耽著,安住于法性无分别之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3263543.html
  • 道安大师的佛学思想

    万定不出乎止观二行(“止”为梵文Samatha奢摩他的意译, “观”为梵文vipasyana毗钵舍的意译。)“止”是扫除妄念,专心一境;“观”是在“止”的基础上发生智慧,辨清事理。佛教认为,通过“...

    蔡患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5464197.html